從智能運動裝備助力科學健身到線上賽事連接運動愛好者,從AI訓練系統廣泛應用到智能化場館服務球迷,眾多中國民營體育企業以科技為帆、創新為槳,在市場競爭中破浪前行,展示了民營體育企業在中國體育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。
據相關統計,我國民營企業數量從2012年的1085.7萬戶增長到2024年底的5650.1萬戶。體育類相關企業超72萬戶,其中大部分為民營企業。在推動體育基礎設施建設、豐富體育賽事活動、促進體育消費等方面,民營體育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。站在時代風口,中國民營體育企業當長風破浪,勇毅前行。
內需強勁 產業發展迎來時代紅利
當前,我國民營經濟發展在面臨挑戰的同時,也迎來重大發展機遇。從市場規???,超14億人口的國內市場潛力巨大,國家連續出臺促進消費多項政策,其中冰雪運動、觀賽經濟、跟著賽事去旅行、戶外運動等體育服務產品成為體育消費重要組成部分。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,2024年國內體育消費市場規模已達到約1.5萬億元,成為國內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之一。
冰雪經濟、體育旅游與體育賽事的市場規模迅速擴大,市場需求強勁。隨著冰雪運動“南展西擴東進”戰略推進,冰雪經濟已突破季節限制,成為大眾消費新熱點。2024—2025冰雪季,我國冰雪旅游休閑人次達5.2億,冰雪旅游總收入超6300億元。崇禮國際滑雪節、海南萬寧沖浪嘉年華等活動,作為體育旅游標桿,巧妙融合運動魅力與地域風情。活動開展期間,從裝備租賃到住宿餐飲全產業鏈受益,彰顯市場強勁內需。WTT、中網等高水平賽事涌現,彰顯了市場對精品體育內容的渴求,這些賽事的成功舉辦為整個產業鏈注入了強勁動力。從門票銷售、周邊產品熱銷到轉播權高價售出,每一個環節都迎來前所未有的增長機遇。這些趨勢不僅滿足了民眾日益增長的體育休閑需求,更成為拉動內需、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。
備受重視 促經濟發展責無旁貸
近年來,國家政策層面頻頻發力,體育產業成為促消費的重要一環。從體育消費券發放到金融支持政策出臺,無不彰顯國家對體育產業的重視與支持。民營企業作為體育產業生力軍,責無旁貸地肩負起推動產業繁榮的重任。安踏、李寧等領軍企業紛紛響應號召,通過技術創新、產品升級,不斷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,為激發體育消費潛力、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民營企業力量。
安踏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,安踏品牌將積極響應國家促消費政策,加大研發投入,推出更多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創新產品,同時優化線下門店體驗,提升服務品質,為激發體育消費活力貢獻力量。李寧集團董事長李寧表示,李寧品牌將緊跟國家政策導向,深化體育與科技的融合,打造更多高品質、個性化的體育用品,滿足多元化體育消費需求,助力體育產業成為拉動內需的新引擎。
除了這些行業龍頭企業,還有很多民營體育企業在體育表演業、制造業、場館業取得不菲成績,這些企業匯成了中國體育產業奔騰發展的重要力量。
強化內驅 勇抓機遇穩健前行
在民企發展的道路上,市場需求與政策扶持不可或缺,而修煉內功、提升內驅力才是立足激烈市場競爭的根本。近年來,很多民營體育企業都在加速創新與數字化轉型方面加大投入,將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云計算等新興技術應用在體育消費和服務領域。數字化轉型不僅能降低運營成本,還能讓企業更精準地捕捉體育消費需求,以高品質、特色化的產品與服務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。同時,借助國內越發良好的產業政策和營商環境的發展契機,民營體育企業積極調整經營思路,將市場環境趨勢轉化為競爭優勢。近年來,很多民營體育企業積極跨界發展,將體育服務與定制旅游、高端康養、國潮文創等新興業態融合,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健康美好生活需求。中國管理科學學會體育管理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馮珺表示:“民企唯有不斷提升自身實力,強化內驅力,才能在時代浪潮中穩健前行?!?/p>
如今,穩定的政策環境、向好的經濟態勢、群眾的體育熱情,共同為體育民營經濟發展筑就坦途。值此天時、地利、人和兼備之時,廣大民營體育企業當激發內驅力,勇抓時代機遇,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體育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。(轉自4月18日《中國體育報》01版)